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陈鹏 CP33

@cry_pto33

#Longevity #Learning in Public #Exercise

ID: 191404520

calendar_today16-09-2010 11:18:07

676 Tweet

1,1K Followers

249 Following

Huberman Protocols (not Andrew Huberman) (@hubermanrules)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This might be the most important 2-minute segment in the history of Huberman Lab "Your experience of life and your level of motivation and drive depends on how much dopamine you have relative to your recent experience." - Andrew D. Huberman, Ph.D. Dopamin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今天看了刷屏的段大师的访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作为段大师常年粉的我也忍不住发下我的感悟,特别是对于他常年累月强调的首先是去做对的事情,不管成本多高;你不能因为怕把事情做错了,就不去做该做/对的事情。对于我自己而言就是要把放下1年多的公开写作,learning in public,再重新启动起来。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1,万物AI时代(AI Era时代),AI使得智力的成本大幅减低,有无限的生产力,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繁荣,我们要考虑那时富足的社会里什么是稀缺的,特别是对于AI来说是稀缺的呢?可能要从算力/能量,算法和数据的角度找真正稀缺品: A)BTC(算力/能源+ 人的社区和AI达成共识,所带来的稀缺) B)ETH/SOL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看了黄仁勋在CES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访谈,解释量子计算机擅长小数据量,大量计算的问题,和目前促进AI大发展的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的计算方式不一样;

看了黄仁勋在CES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访谈,解释量子计算机擅长小数据量,大量计算的问题,和目前促进AI大发展的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的计算方式不一样;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Tesla FSD的护城河和遥遥领先:下面Raines 的这个视频讲的非常清楚: youtube.com/watch?v=fvpMeI… 特斯拉FSD的护城河是:1) 范式转移,从模拟学习升级到人类监督式学习(RLHF),后者需要的算力指数级别增加,特斯拉从而拉开了和竞争者的差距 ; 2) RLHF 的大模型能力,需要超级大数据(800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关于选择和努力:上周一个曾做了多年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好友和我说他做了这么多年的神经网络学习,在梯度下降模型里90%的努力都花在计算上,只有计算量到了才能选出最优的路径; 所以我简单类比下在工作和投资的选择和努力中,努力/计算也是占大头,量到了,选择从后视镜看才会更好些。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翻出了几年前介绍Baillie Gifford的文章,当时读到就觉得非常受启发,要坚持持有有长期垄断性的不断成长的资产,这样才能享受他们带来的类似call option的非对称性收益,并根据个人对风险的接受度来分散仓位,来降低永久性亏损的风险,从而以相对优雅的姿势活下去,无限游戏玩下去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1,#Elon Musk 在CES的这个采访的信息量很大,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中间他关于 #Neuralink 的信息(从第11到第14分钟)。他强调,如果Neutralink 成熟了,人类接受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效率就能有指数级别的提高:现在人类最多每秒只能接收几比特的数据,而每秒能输出的数据则更少;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用手写记录读书/听播客笔记(literally 是手写)而不仅仅是打字打出笔记,能让我们调动头脑里负责活动控制的中心,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相关的信息,并在未来应用;-- 看来用苹果的手写笔在Pad上做记录也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最近一直在看Bg2 Pod,学到很多;比如今天看的去年110月这期youtube.com/watch?v=Z77jZk… 提到他们在采访英伟达Jensen Huang时,Jensen 提到Interence compute 在未来能增长1 billion time,之前听到就觉得这是很夸张的数据。但听了这期的解读,加上最近deepseek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看了最新一期的BG2 Pod, 一如既往的高质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Bill 关于Deepseek的分析,他说Deepseek的成功绝对是AI上的重要突破(Breakthrough),不是狭义中国VS美国,而是开源VS 闭源的胜利,就连Sam Altman 周末AMA里也说他觉得OpenAI 目前的选择也有可能是在错误的历史路径上/on the wrong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最近围绕BG2 Pod 博客节目顺藤摸瓜发现很多好的youtube 视频和频道,比如BG2 主持人Bill Gurley在Texas 商学院的最近一次访谈: youtube.com/watch?v=7PkWc-… 越来越觉得Youtube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越来越喜欢在YouTube上按兴趣浏览看视频,下面是我上周看的Naval 在All in Podcast 上的分享;网上有大量关于他人生自我成长的内容,podcast里这些内容没有让我觉得有太多新增的内容,倒是最后他关于睡眠和教育的分享让我耳目一新,涨知识了😃 1)常驻主持人Chamath在1h35m 左右聊到睡眠,提到了Bryan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前两天看了一个微软CEO Satya Nadella的访谈,他在第38分钟时聊到了现在的人工智能(以神经网络为核心)和量子计算的区别,他是这样说的:“AI is like an emulator of the simulator. Quantum is like a simulator of nature”。 这话听起来有点绕,我特意让Grok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今天看了Bill Gurley在BG博客中推荐的General Magic纪录片,介绍了这家超前20年在1990年代就构想智能手机的公司的故事,非常精彩。这群远见卓识的创业者虽因理念过于超前,供应链不完善,核心部件功能有限且成本过高,未能实现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市场化. 但从另一角度看,General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硅谷王川 Chuan 经历这次Trump的关税风波就让我们看到因缺乏全局信息而造成的一个事情看起来没逻辑,和这个事会不会发生完全是两码事儿。讽刺的是在当下缺乏信息全貌的让大众看起来没逻辑的事儿的影响力又往往很大;反过来这也给有能力收集到更多第一手和第一线的信息,并发掘其中规律的人巨大的收益机会。

陈鹏 CP33 (@cry_pto33) 's Twitter Profile Photo

终于等到 #BG2Pod 新一期!依旧高能! Bill Gurley 用「Infinite Game」思维谈美方非理性关税,倡导自由贸易与中美 AI 竞合(对比美国政商界很多人用finite game 心态来描述的要比个输赢的AI war),理性包容、金句频出。 最爱他引用《教父》:“Don’t hate your enemies, it clouds your judgement.”